top of page

講師文章

哀歌——詩篇七十三篇 - 蒙日昇(舊約講師)
 

詩篇七十三篇是一首個人的哀歌。前一篇的七十二篇是卷二的最後一首詩篇。從這首詩你可以清晰看見編輯的痕跡。只因為在標題上是所羅門的詩,但在結束時卻是說大衛的祈禱(詩七十二20) 。反映一首詩在不同的時期,在不同的場合中應用和誦唱。

 

接著的詩篇七十四篇是一首群體的哀歌。個人哀歌與群體哀歌其中一個最大的分歧是主詞的運用:前者以第一身單數的「我」;後者以第一身眾數的「我們」。

 

有些學者將詩篇七十三篇歸類為智慧詩而非哀歌,因為它論及惡人的結局。有不少詩篇都有多於一種的分類。換句話說,不是太多詩篇有「純一的類型」。就如喜劇中有悲劇的元素,或悲劇中有喜劇的元素,視乎哪一種元素較多、較突顯。人生有時也是悲喜交集,哀樂雙生。同時,對詩篇類型的定義也影響分類的結果。

 

詩篇七十三篇的轉折之處在17節:詩人進入聖所,尋求蔭庇和面對惡人「殺人放火金腰帶」的出路。從一個知識論的角度來看,詩人的智慧是增長了,看到惡人的結局是沈淪、是一場夢(詩七十三18-20) 。從心理學的「思覺失調理論」(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)來解釋,詩人面對「恩待清心的人」(詩七十三1);卻看見自己(清心之人)險些失閃(詩七十三) ;同時又見惡人昌盛(詩七十三3-12)實在非常困惑,不明所以。但從靈修學的角度來解釋,親近神而得的頓悟、洞悉,使詩人終得解開心結,在「靈修」的過程中辨識並經歷與神有更新、更真、更美的關係,以至能更全面和更深邃地面對身處的窘境。讓我們進入「聖所」,得以從神的眼光來看透人生,也經歷詩人從哀歌到讚歌之路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