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師文章
上行之詩每一篇的篇幅都較短,除了一三二篇有18節;最短的一三一、一三三至一三四篇,只有3節,方便背誦和頌唱。上行之詩就如整本詩篇一樣,是經過輯錄的作品,可以配上曲調頌唱的。十五首上行之詩在詩篇第五卷,即詩篇一O七至一五O篇,可算是詩集中的詩集。上行之詩有如串燒歌。上行之詩有五首是標示作者——詩篇一二二、一二四、一三一、一三三篇是大衛上行之詩,一二七篇是所羅門上行之詩,是在十五首上行之詩正中央的位置。希伯來文在大衛和所羅門之前的前置詞「lě」,除了可理解為「大衛/所羅門所作」,亦可以翻譯作「為大衛/所羅門而作」、「獻給大衛/所羅門」等。
上行之詩在記述、省察和表達信仰的歷程。如詩篇一二O至一二一篇是在面臨仇敵的壓逼和攻擊,呼求上帝,經歷和讚頌上帝的救拔。而詩篇一二六至一二八篇是省察和表達被擄回歸的進程:由被擄回歸、重建家園以至安居樂業和生兒育女,全賴上主的恩眷。讓我們從這三首詩來學習了解編者的心意。詩篇一二七之前的詩篇一二六記述回歸者的經歷, 如夢境成真:
~ 詩一二六1「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,我們好像作夢的人。」
~ 喜悅的形容見詩篇一二六2上「滿口喜笑、滿舌歡呼。」詩篇一二六3下「歡喜。」
~回歸故土定居並開始耕作: 「流淚撒種、帶種流淚出去」,見第五、六節。
~ 但流淚撒種是否必定「歡呼收割」?如何保證有收成,「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」?
詩篇一二七1以反面的方式來解說其中的奧秘: 「如果不是耶和華作工」,人所作都是「徒然」(和合本譯作「枉然」)。「徒然」一字在第一節出現了兩次,分別指「建造房屋」和「看守城池」。希伯來文聖經第二節第一個字也是「徒然」,原文的次序是:「徒然」你們清早起來,很晚才歇息,吃勞碌得來的飯。強調人一切所作的,包括詩篇一二六篇的撒種耕作、回歸後的建設活動,「如果不是耶和華作工」」,人一切所作盡都是「徒然」。
呂振中譯本將詩篇一二七2下譯作「因爲主在所愛的人睡覺時,已賜給他了。」NASV也是如此翻譯。上主在人睡覺時將人所需要的賜給他們,為他們成就手所作的工。和合本的翻譯「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,必叫他安然睡覺」卻呈現另一幅圖畫: 就是人能安睡乃因蒙神的眷愛和幫助。而「耶和華所親愛」也是耶和華給所羅門的一個名字「耶底底亞」(撒下十二25) 。
這並不是說蒙神眷愛的人只要安睡,不用耕作撒種,不用建屋守城;而是要分辨並體察耶和華的作為:人要與神同工,並依靠神成就一切,沒有神或離開神,人一切作為便是徒然。這個認知在詩篇一百廿六已提到:被擄能回歸,是耶和華的作為,不是人努力的結果。「耶和華行了大事」這個片語先後出自外邦人的口:「耶和華為他們(第三身)行了大事!」(第二節)及被擄回歸之人的口:「耶和華果然為我們(第一身)行了大事!」(第三節) 。
詩篇一二六記述神賜「土地的福/產業」:重歸故土,得享地的出產,安居樂業。詩篇一二七記述神賜的另一種「福/產業」,就是「兒女」(雖然希伯來文是用「兒子們,但也是包括「女兒們」」 。兒女如「箭」,可以保家衛國,所以在城門口面對仇敵不至羞愧(詩篇一二七5)。若我們再問,箭袋充滿的人,即是說兒女眾多,是否必然有福? 答案在詩篇一二八。
兒孫滿堂不保證得福,兒女成群不一定同心保家衛國,亦有可能是各自為政、家嘈屋閉、甚或同室操戈。詩篇一二八1說真正的福在「敬畏耶和華,遵行他道的人」;詩篇一二八4再強調「看哪!敬畏耶和華的人,必要這樣蒙福」。不單以身作則「敬畏耶和華,遵行他道的人」,也實踐申命記六章的命令,教導兒女去敬畏耶和華,謹守遵行祂的道,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愛耶和華,才可以得享神所賜土地和兒女的產業,得見兒女的兒女(就是得長壽之福);以色列(就是國家、群體之福)得享平安(詩篇一二八6)。
詩篇一二八說敬畏耶和華的福在個人的工作成果:
一二八2 「你要喫勞碌得來的,你要享福,事情順利」。
敬畏耶和華的福在家庭:
一二八3「你妻子在你的內室,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。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,好像橄欖栽子」。
敬畏耶和華的福在國家丶下一代:
一二八4-5 「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。願你一生一世,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。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。願平安歸於以色列」。
上行之詩的焦點是錫安,詩篇一二八5「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」。錫安是神的居所,見詩九11,七十四2,七十六2,也就是說詩人以神為生命的焦點。詩人藉著人生的經歷:面臨仇敵的壓逼和攻擊、仰望和經歷神的拯救與幫助、被擄回歸、重建、朝聖等,宣告信仰的信心、盼望和勉勵人回歸創造天地和拯救的真神。
上行之詩正是反映和記述信仰生命的旅程,在此歷程中,詩人以錫安或耶路撒冷作為目的地,得享太平,安居樂業,享兒孫福樂,在於以敬畏神、守神的道為真福源頭,並以神為最終的依靠和歸宿。
上行之詩在提醒我們,人生就如一個旅程,在當中有甜、酸、苦、辣不同的經歷和感受—有被人欺壓,甚至被擄、也有回歸、重建、安居、朝聖⋯⋯等情況。然而,最終目的地是到神的居所、朝見神、在錫安與神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