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25年10月「新世代」

  • 陳凱欣博士
  • Sep 29
  • 3 min read

親愛的中宣同路人:


ree

非常感恩,學院今年的新生之中,有幾位相當年輕的同學,在開學營裡他們被稱為「02」、「04」(指他們的出生年份!)看到那麼年輕、有活力的生命,在年少時便清晰上主的揀選,更願意以具體行動回應呼召,實在令人感到安慰和感動!甚願上主使用他們年輕的生命、單純的擺上,在祂的國度裡成為上主忠心的僕人。談到年輕的一代,特別是近來較多人談論的Z世代(泛指在1990年代末至2010年出生的新生代),他們在價值觀、生活態度和處事方式,都有著獨特的氣質。有些人或會認為他們傾向自我中心,著重個人當下的感受,抗壓性較低;然而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他們有較強的創意和自我表達能力,對於新科技有很強的適應力和敏銳度,擅長快速搜尋、篩選和整合各項資訊。比較上幾代的人,Z世代更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(Work-Life balance),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追求意義,要做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,而不是單純「工作至上」;「斜槓」(Slash)因而亦成為不少人的選擇。


其實,成長中的新世代,他們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多元的處境,科技發展令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接收許多不同的資訊;在虛擬的世界,甚至容許他們以不同身份,與不同群體互動交流。新世代在身份認同的成長歷程裡,肯定與上幾代的人的經歷大為不同。而他們在身份尋索和認同之中,透過切身的體會和選擇,對社會的主流觀念(如:何謂成功?何謂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人生?)重新作出定義。


面對新世代的冒起,教會或許需要以不同方式去牧養和培育新世代。新世代追求真誠,不喜歡流於表面的人與事,著重尋索信仰的價值和意義;在培育過程中,牧者或許需要更多引導新世代去體會上主話語的真實,而非只是從上而下的知性教導,幫助他們對聖經、對信仰傳統、對社會處境作神學反思。有鑑於新世代對科技和資訊的敏銳力,教會或許也需要使用更多網上資源來作各樣的培育和牧養。

在這方面,學院亦與時並進,在9月正式推出「靈深在線」網上資源平台,由紙本到網絡,將學院「四大支柱」(神學反思、靈命培育、宣教培訓、中國研究)的相關文章置放在平台上,以供教會及各方友好作交流和研究。此外,在10月28日亦會舉行公開講座「新世代下的事奉者—從內到外,由心理學出發」;11月10日中宣校友會亦會舉辦另一個講座「AI浪潮下的教會領導:抗拒還是適應?」,講座詳情可參閱學院的網頁。

親愛的中宣同路人,願你們在禱告中繼續記念中宣,在新時代裡繼續傳承學院的異象,在時代的變遷中,有從上而來的智慧作更新及轉化。



感恩與代禱:

  1. 感恩新學年開始後,各同學已經逐步適應學習生活;雖然期間因颱風襲港,有一週課堂要以網課方式進行,但亦無阻同學的學習。 

  2. 請記念10月11日(六)在本院校園舉行「靈程驛站:尋回起初的愛」退修日營,讓我們為上主留下空間,藉著聖道回歸上主。 

  3. 本年畢業禮將於10月19日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舉行,願這慶典成為感恩的祭獻呈予主,各畢業生和家人在其中歡喜快樂,祝福畢業生們踏上事奉的新旅程。 

  4. 請記念10月28日「新世代下的事奉者:從內到外—由心理學出發」講座,以及11月10日「AI浪潮下的教會領導:抗拒還是適應?」講座,求主祝福幾位講員,亦願參加者能夠在過程中得著造就。

  5. 請繼續記念學院的經濟需要,學院的累積赤字已達607萬,求主為學院供應各項需要。

主內

陳凱欣院長 謹上

2025年10月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