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崩壞.使命.躍動.感動
陳凱欣

禮崩樂壞
數年前開始,已聽見有人以「禮崩樂壞」來形容香港的社會狀況,可悲的是數年以來,情況不但沒有好轉,還出現了令人更痛心的崩壞!灰色社會瀰漫著無奈、迷茫與沉鬱,社會不安,人心求去,既無法撤回甚麼,只好選擇離開,有人撤資、有人撤退 (移民)⋯⋯令人痛心的是,專業人才的流失,會令 社會失去一群真正有心有力,能夠作出貢獻的人;恐 怕那些無心之失的「專業失德」,或別有用心的「專業地失德」,[1] 將越來越多,對社會及人心造成更大 的傷害。在這樣的情境下,到底我們需要甚麼?或許 我們需要的是,人們能夠重新認定自己在世生活的使命,並且以真誠無偽、堅毅不屈的態度處之!失序、 沉鬱並非只是今天的社會境況,加爾文處身的中世紀 歐洲社會,工商業開始發展,但社會民生、宗教制度的轉變卻令人們陷在矛盾當中。加爾文鼓勵信徒要認 定自己的使命,過「在世,而不屬世」的生活。加爾文的使命觀或許可以成為我們今天的提醒。
使命人生: 一場宣告上主主權的旅程
在《基督教要義》中,加爾文指出,基督徒在盼望終末永生之同時,應該善用現世的生活。[2] 加爾文提醒信徒們不可過度追求世上的物質,以免心靈被世俗佔據,甚至高過上主的位置;然而,加爾文同時也說, 過分嚴苛的克己生活亦有違聖經教導。為了避免過分 嚴苛和過分鬆懈的生活,加爾文指出,基督徒應該視在世生活為一場走向天國的朝聖之旅。[3]在世的事物既 是上主在這旅途中,為著人的好處而創造和命定,人們自然應該好好善用這些恩賜。[4] 人生在世,應當如何處卑賤和富足,關鍵在於認定一切事物都出於上主, 並且心存感恩來領受。[5] 換句話說,信徒的人生旅途,就是要在生活中不斷宣告上主對世界及個人的主權。加爾文坦言,人很容易迷失,在人生旅途中飄泊無定,所以創造主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劃定了職分,這就是人的召命,是人活在世上要去履行的使命。[6] 若 然一個人能夠尋著主所命定的職分,並且一直努力地去實踐使命,他/她就是在宣告上主對世界及對個人的主權;召命成為人生目標,實踐使命亦讓人生變得充實和有意義。
使命觸發生命的躍動
加爾文的使命觀隱含一份在主裡面的穩妥,而這份穩 妥可幫助人們面對生活的挑戰。[7] 在實踐使命的道途 上,困難是在所難免的。一個人若是為了個人的野心 或是為了瞬間的成就感去行事,一旦有阻滯出現,或 者只要有某些與個人心意相違的事情出現,出於保護 自己的本能,人在面對困難和痛苦時,很容易會選擇 逃走或退縮;因為沒有把握、害怕失敗,容讓變得膽 怯,因而局限了自己的發展。然而,若然能夠認定自 己所做的事,乃出於上主的命定時,這人就會有能耐 和勇氣去面對個人和環境的挑戰,突破裡裡外外的限 制,觸發生命的躍動,生命的境界亦不再一樣!
加爾文本身就經歷著這樣的生命躍動。在其著作《詩 篇註釋》的序言中,加爾文分享了他在實踐使命過程中的掙扎,讀來有血有淚。他自言天生膽怯、委婉和懦弱,在改教時期,卻被迫面對一場又一場的激烈風 暴;[8] 按他的心意是要一直隱姓埋名,不求聞達,惟 上主的手一直引導他經歷不同的轉折,不容許他按己 意停留,反將他置於公眾的目光下。[9] 縱然多次逃避退隱,他卻經驗到「神從高天伸出大能的手來逮捕我 ⋯⋯」[10] 雖多番掙扎,但在面對艱鉅的牧職時,加爾文仍然願意委身:「出於對本分責任莊重而謹慎的檢 視,我還是說服了自己回到曾經令人痛苦的羊群,只有主可以見證我是如何以哀傷、眼淚、焦慮與苦痛來 服事。」[11] 在紛亂和失序中,加爾文若然沒有認定上 主劃定給他的職分,單單按個人意願行事,加爾文就不會是加爾文,教會歷史就不會出現約翰加爾文這名 字,新教的教會或許也難成氣候!
當我們能夠認定上主劃定給我們的職分時,我們就是以行動來宣告上主在我們身上的主權,我們的生命也不再受限;上主不一定會挪開眼前的困難,但這些困難卻不能攔阻我們承擔使命!在履行使命的那一刻, 上主的恩惠會讓生命有突破性的躍動,並且讓我們經 驗到使徒保羅所體會的:「靠著那賜給我力量的,甚麼情況我都能應付。」(腓四13,新漢語譯本)
使命帶來生命的感動
加爾文的使命觀讓人們在困難和挑戰中,培養出一份堅持不懈的毅力;這份堅毅更可成為一股感染力量,感動,也帶動其他人,一起去持守個人的使命和呼召。加爾文提到,當一個人明白到他/她肩頭上的重軛乃是由 上主所賦予時,心中就會冒起一份單純的安慰─沒 有甚麼工作是卑微與污穢的,只要遵從上主所命定的 呼召,這一切在上主眼中都是珍貴和有價值的。[12]
在這個紛亂失序的社會裡,人性的自私自利顯得更明目張膽、堂而皇之,有人會嫌棄沒有利用價值的工作,也有人會為求自保,不惜犧牲身邊的人!然而, 一個以生命來見證上主的人,在努力踐行主所命定的使命時,並不會將心思放在自己身上,反而會去尋求上主的引導,並嘗試以上主的眼光去看待人與事;不 論擔任的工作是高尚,抑或卑賤,都會以真誠待之。在自私自利的人群中,這不一樣的表現,會成為一股 感染的力量,不但讓身邊的人重新發現生命的真善美,亦會感動他人以同樣的心思去實踐使命。
加爾文處身的教會,充滿著各樣的逼迫和困難,不少信徒甚至要承受殉道的威脅。加爾文致函安慰和勉勵幾位坐監的弟兄:「在現今的時刻,你們需要把整個心思轉向屬天的方向,更甚以往。我們仍然不知道至終的結局如何,但因著神似乎決定要使用你們的血來見證祂的真理,你們最好先為這樣的結局作準備,祈 求祂按其美好旨意使你們順從,以致沒有任何事情可 以攔阻你們來跟隨祂的呼召。⋯⋯我個人深信,若父神喜悅以這種方式將你們接到祂那裡,祂直到如今的保守,目的便是使你們長久以來所受的監禁,可以甦醒祂定意要藉著你們的結局來造就的人。」13 對有些人來說,要實踐主所托付的使命毫不容易;以人有限的 智慧,或許至終也無法明白;不過,當人願意順服上主的帶領,甘心實踐主所交付的使命時,在意想不到之中,上主就藉著他們去造就和感動許許多多的人!
我們需要甚麼? 在禮崩樂壞的社會裡,我們需要甚麼?或許今天我們需要的,並非一些強人領袖,而是一群又一群能夠認定上主呼召,並以謙卑和堅毅的精神去活出使命的神國工人。在失序之中,透過這些忠心僕人的默默努力, 讓上主的國度和秩序彰顯在地上,並以天國文化更新世俗文化。而教會則需要協助信徒們重新認定自己在主裡面的使命,並勉勵他們以謙以誠在社會中作見證。若是這樣,相信在上主美好的旨意下,必能看到更多精采與躍動的生命;並且一群主所愛的神國工人 會帶著驚人的感染力量,感動更多人投入在神國使命之中,更可以為這個我們心所愛的地方,注入希望。 有些時候,留下比離開更需要勇氣和毅力!不過,若然心知這是出於上主的召命,也因為愛這片土地,或 許苦楚就變得不足介意了!
註釋:
[1] 見陳永浩:〈禮崩樂壞,專業失靈,比撕裂更傷害香港〉,明光社(2017年3月30日),http://www.truth-light.org.hk/nt/article/禮崩樂壞,專業失靈,比撕裂更傷害香 港(瀏覽於2019年5月27日)。
[2] John Calvin, Institute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, ed. John T. McNeill (Louisville: Westminster/John Knox Press, 1960), III: X.
[3] Calvin, Institute, III: X: 1.
[4] Calvin, Institute, III: X: 2.
[5] Calvin, Institute, III: X: 3.
[6] Calvin, Institute, III: X: 6.
[7] Calvin, Institute, III: X: 6.
[8] 加爾文著,陳佐才譯:《更寬廣的生命:加爾文著作文選》(台北:校園出版社,2016),61。
[9] 加爾文:《更寬廣的生命》,58。
[10] 加爾文:《更寬廣的生命》,60。
[11] 加爾文:《更寬廣的生命》,61。
[12] Calvin, Institute, III: X: 6.
[13] 加爾文:《更寬廣的生命》,199-200。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185期,2019年9-10月,頁2-3。
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神學思考相關文章
作者簡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