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神不是敬拜的主角?
​余志文
神不是敬拜的主角?.jpe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片:https://www.freepik.com/....../soft-light-reverent......
 
 
誰是敬拜的主角?
若問「誰是敬拜的主角」,可能很多人會說是神,但存在主義哲學家祁克果(Søren Aabye Kierkegaard)卻提出另類看法:若視崇拜為一台戲,主角便是當中的表演者,難道我們期望神要表 演給誰看嗎?祁克果指出在這台「戲」中,所有會眾都是「演員」,領會者(主席、敬拜隊、詩班、講 員……)的角色是「提示者」,他們最大的責任是協 助「演員」(會眾)演好這台戲,因為當中只有一位 十分重要的「觀眾」——上帝。
 
若領敬拜者是「提示者」,他們應該像導演或場務一樣,扮演隱藏的角色,他們的任務是幫助和突出「演 員」去取悅神。筆者曾如此提醒敬拜隊和詩班:「若 崇拜後有會眾告訴你今天的詩歌很悅耳,但卻記不起 詩歌的內容,你的事奉便不算成功了。」然而,我們也只是凡夫俗子,敬拜隊、詩班和講員盼望獲得別人的讚賞乃人之常情。因此,如何才能做到「隱藏地」事奉呢?
敬拜建基於愛
「孝」自然使人想起父母與子女,「拍拖」自然使人 想起相戀中的男女,「敬拜」自然使人想起神和人。 作為名詞,「敬拜」便是「神人關係」;作為動詞, 「敬拜神」乃人對神恰當的回應。但何謂恰當呢?
布伯(Martin Buber)指出在人與人、人與神的關係與互動中,可能會有「我、汝」(I – Thou)或 「我、它」(I – It)的態度表現。「它」之於「我」, 是功利的,例如拜黃大仙,因為以為它有求必應。但 在「我、汝」關係中則不一樣;基督信仰的敬拜乃建基於愛,我們敬拜神,因為神先愛我們,祂也期望我 們「愛人如己」。因此,培育敬拜事奉者的第一步, 是建立他們成為愛神、愛人的門徒。敬拜事奉者若真 的愛神,自然會散發出這份魅力,感染會眾。當「以 愛為本」地事奉,敬拜隊努力練歌便不是為了贏取掌聲;用心預備講章的牧者也不是因為要在人前有好表現;提早到場預備的影音事奉人員亦不是怕被人指責; 他們皆盼望能為神獻上最好。
再者,領敬拜者若愛會眾,他們會很緊張會眾能否在崇拜中與神相會,他們甚至會希望會眾忘記自己曾站在台上,只記得神在崇拜中的同在、教導與更新。但理論歸理論,要全然「以愛為本」地事奉,卻是知易 行難,那怎麼辦呢?
敬拜三一神
和合本把約翰福音四章 23 節譯為「用心靈和誠實拜祂」,但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「在靈和真理裏拜祂」。 這個「靈」字的原文在約翰福音出現時,差不多也是指聖靈;至於真理,既可指基督,也可指神的道,而這兩個解釋並非彼此排斥的,基督道成肉身,而且整本聖經的大方向也是指向基督。
「以心靈和誠實」
較強調省察內心,要真誠,這並沒有錯,但單靠這個軟弱、情緒化的凡人的「心」,怎可能做到全然「以愛為本」地事奉呢?「在靈和真理裏拜父」勾畫出敬拜神學最重要的基礎:藉子、靠 靈、拜父。藉聖子的救贖,不配的罪人得以與神重建關係,因祂道成肉身,我們能認識三一神。惟有靠着聖靈的破碎和感化,人才可以完全俯伏在神面前,感受和經歷祂的愛、祂的偉大及祂是如此配受敬拜。依靠神的程度,直接影響敬拜事奉的果效與深度。
敬拜事奉者的反思
我們可透過以下問題檢視自己的狀態:
1. 在崇拜中,我是否深願神得榮耀,會眾能與神相會?還是較關心會眾怎樣看自己在台上的表現呢?
2. 每次編寫敬拜流程前,我有用一定時間禱告嗎? 若有人對流程提出建議,我通常的反應是虛心聽取意見,還是較抗拒修改自己喜愛的詩歌呢?
3. 若某次事奉沒有太多時間練歌,卻有敬拜隊員或詩班員提出要花多點時間一起禱告,我會有 何反應呢?
4. 身為崇拜講員,在預備講章前有用一定時間禱告嗎?我會想依靠神早點確定講道方向,方便 敬拜隊配合和預備合適的詩歌,還是會因為要 「太早決定」而感到壓力呢?
這些問題只供參考,並非要提供絕對的標準,舉例: 即使花多點時間禱告也未必等同真的依靠神。但筆者卻盼望透過這些問題讓我們認清自己:我是真心依靠神?還是更靠自己和技巧?我是否容易看重別人怎 樣看自己?我真的關注神得榮耀、會眾能否與神相會嗎?我在哪方面做得最好?哪方面最須改善呢?看到自己的不足,是事奉者能被培育的基礎。
當我們想進一步為神獻上最好,及想有效地服侍會 眾,便自然會花更多時間去禱告、預備和練習,我們選詩歌時會謹慎地思考它們是否符合真理,我們會發現站台事奉需要各方面的技巧,會小心地思考每句說 話、每句歌詞是否恰當,因而願意為神、為會眾去進修、學習神學、虛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。
隱藏地事奉
筆者嘗試以一則故事為本文作結。麗玲參加了敬拜隊,分別在少年和成人崇拜中服侍。她是一位頗愛美 的姊妹,就衣著問題,一方面有人告訴她台上的事奉應是很莊重的,故必須穿裙子或西褲,同時有人說敬拜讚美充滿活力,要幫助會眾自由地敬拜,不應受衣著的束縛,這令她有點困惑。   
 
此外,她想到一點:站在台上,便應認真,故穿漂亮些也很正常。於是她在某次崇拜選了一條款式時尚、十分漂亮的裙子。聚會後,一位姊妹告訴她那條裙子很漂亮,崇拜時常常看着它。事後麗玲感到有點懊悔,原來一條裙子也會令會眾分心,分散了應單單放 在神身上的專注力,她感到對不起神,也對不起那位肢體。事後她與牧者分享,但牧者卻鼓勵她:「您心 中對神和那位肢體感到歉意,這反映您對神和會眾的愛,這是領敬拜者最需要的素質。」自此,她用更多時間為事奉禱告。同時,為了弄清楚「衣著原則」, 她開始進修敬拜課程,結果她更明白敬拜的理念,更懂得選擇合適的詩歌,唱歌技巧也不斷提升。
雖然她頗愛美,但其後事奉時會選款式較簡單的衣著,髮飾也不會太特別。她參與的敬拜隊在青少年崇 拜時會穿 T 恤和球鞋,在成人崇拜會穿襯衫西褲,他們知道這樣穿,在相關崇拜的會眾的眼中是最理所當然的,會眾不會因為他們的衣著而分心。唯一一點,是他們上台時,不論穿甚麼,也會整齊、端莊一點, 讓會眾感到他們敬重神,亦減少會眾因而分心的機會。   
 
要做到完全「以愛為本」、隱藏地事奉,一點也不容易,但我們必須踏出第一步,求神幫助我們做到。誠然,這不是一朝一夕的,但「在靈和真理裏」,事奉者的靈命被孕育,我們會越來越愛神愛人、更輕看其 他人對自己的看法、努力練習、學習和進修。願意依靠神來事奉,便是獻上最美的祭。
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205期,2023年1-2月,頁2-3。

​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
​作者簡介

余志文-square.jpg

余志文博士

​實踐神學(宣教學、崇拜學)講師

R2靈命培育.jpg
R2宣教培訓.jpg
R2_神學思考.jpg
R2_中國研究.jpg

© 中國宣道神學院 | 跟隨基督 胸懷神國 牧靈宣教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