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屬靈導引與我
​黃德光
屬靈導引與我.jpeg

為何會有「屬靈導引」這個職事的出現?其實,我們在靈命成長的歷程中,有時會有迷惘、疲倦的時候;在這些時候,我們需要有屬靈導師給予一些導引及支持。屬靈導引的職事,在教會歷史中已有相當長遠的發展。不過,畢德生牧師(Eugene H. Peterson)認 為,一般更正教教會比較著重講道、教導、見證等職 事,而屬靈導引的職事相對地得到較少的關注,甚至 有時因缺乏認識而被貶低了它的價值與意義。[1]

究竟甚麼是屬靈導引呢?屬靈導引經典著作之一《屬靈導引之實踐》(The Practice of Spiritual Direction)的作者耶穌會士貝里與哥隆尼(William A. Barry and William J. Connolly)將之定義為:

是由一基督徒給予另一位的幫助,藉此使對方能專注於神對他個別的溝通;回應這位與他個別說話的神;與這位神在親密中成長及活出這關係帶來的結果。[2]

深深體會

筆者大學畢業後在中學任教,包括負擔做生命教育的工作。一教九年,心力虛耗,覺得需要重整生命。後來無意中認識了中宣,之後就放下工作,於2001年進入中宣作全時間的神學學習,重整生命。

中宣第一年的靈命塑造科對我的屬靈生命有好深遠的影響,除了重建與神穩定的靈修生活外,亦在個別的屬靈導引中經歷了神很大的醫治。

仍記得一年級第一個學期,與靈修科的趙翠嫦老師作了第一次個別面談,分享了我的成長背景及原生家庭對我的創傷,過程中老師充滿憐憫的眼神及同感共鳴的回應,叫我好深感受到神的同在與憐憫,亦叫我在主內嚎哭了一段頗長的時間,使我心靈得著不少釋放。隨後亦開啟了我對屬靈導引的興趣與負擔,且持續接受另一位靈修科老師朱其傑老師長達三年的屬靈導引。其間,我亦選修了不同的靈修科目,最後我的畢業論文亦是以研究聖公會的屬靈導引觀為主題。

2005年神學畢業後在自己母會牧會,我仍持續自己每年一至兩次的個人靜修,參與校友會的靜修營;亦積極在堂會帶領靜修營(每年3-4次),亦接受思維靜院冀神父(Fr. Kane)的屬靈導引。

2008年,我覺得需要在事奉的路上休息,再度進修,在黃佩芳老師的介紹下,我一共花了三個暑假的時間,在美國一間耶穌會大學(Creighton University)修讀有關靈修學及屬靈導引的課程,感恩在其中認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香港牧者。2009年在香港有一整年的屬靈導引實習及接受督導,感謝教會幾位弟兄姊妹願意成為我的實習對象;亦感謝白修女(Sr Bryne)整年對我悉心的督導。白修女之後亦成為我的屬靈導師,直到她於2015年退休返回愛爾蘭為止。

2010年從美國進修畢業後,我嘗試將屬靈導引的元素注入教會的個別面談及守望中,帶領弟兄姊妹更深經歷主;亦持續地在堂會帶領靜修營,並在營會中作屬靈導引。感恩數年過後,當中有一些恆常的參加者,今日已成為傳道人,祝福不同的教會!

感謝神呼召我牧養衪的羊,成為一個屬靈導師(spiritual director)。其實,靈命成長與屬靈導引是分不開的。我們每一個信徒,無論信主多久,都需要屬靈導師來引導我們成長的路徑,指出我們的盲點。當然,背後最大的導引者、使我們成長的,必然是那位深愛我們、全能永活的三一神!

注釋
1. Eugene H. Peterson, Take and Read--Spiritual Reading: Annotated List (Grand Rapids: Williams B. Eerdmans, 1996), 39-40.
2. William A. Barry and William J. Connolly, The Practice of Spiritual Direction (San Francisco: Harper and Row, 1982), 8.
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176期,2018年3-4月,頁6。

​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
R_靈命培育.jpg
靈命培育相關文章

      陳凱欣

      王淑華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王淑華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陳凱欣

      潘玉萍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陳群英

      呂慶雄

      黃韻妍

  • 屬靈導引與我

      黃德光

      蔣賴玉芳

      馮兆成【注:提及三化

      四柱與牧靈、SD等關

      係】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蒙加里(Gary W.

      Moon)翻譯:余玉屏

 

  • 令人驚歎的神              莊臣(Jan Johnson)

© 中國宣道神學院 | 跟隨基督 胸懷神國 牧靈宣教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