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何西阿先知的靈命塑造
何西阿先知的靈命塑造.jpeg

何西阿先知的靈命塑造始於神呼召他去娶一個淫婦為妻,並養育淫亂的兒女。神是何西阿先知靈命的塑造者,同時何西阿先知如何回應,也決定了他靈命被塑造的效果和結果。在這過程中,塑造者與被塑造者之關係,一方面是基於神的主權,另一方面是在於何西阿先知的自由意志和行動。靈命塑造的過程是兩者既動態又多元的的互動。

靈命塑造:先知的經歷與行動

先知的召命在於領受神的心意,並將神的心意傳遞給神所指定的受眾。[1] 此既是靈命塑造的目的,也是方法和內容,三者常常交織在一起。先知被呼召,不只是宣講信息,更要做一些事情,或稱為「先知的行動」,[2] 如神吩咐以賽亞先知露身赤足行走三年(賽廿 2-3),吩咐耶利米先知不可娶妻和生兒育女(耶十六 2),吩咐以西結先知左側臥 390 日、右側臥 40 日、吃牛糞烤的餅(結四 4-15 )等。可見「先知的行動」、「先知的信息」並「先知的生命(靈命)」是息息相關的。

上述命令都是一些高難度的行動;而神吩咐何西阿要做的,是娶一個不忠的妻子,養育淫亂的兒女,這吩咐比起要求其他先知要作的行動,可算是最不近人情,甚至是有違倫理與誡律。[3] 然而,何西阿先知卻順命去執行,[4] 既沒有像那位「後無來者的先知」(申三十四  10)般討價還價(出四 1-17),也沒有如流淚先知的自謙(耶一 6)。和合本聖經簡潔地記載:「於是何西阿去娶了滴拉音的女兒歌篾。這婦人懷孕,給他生了一個兒子。」(何一 3)。希伯來文聖經是用兩個第三身陽性單數的動詞開始此節經文:「他去、他娶」;「他」就是指何西阿先知。何西阿先知以行動回應神在何西阿書一章 2 節「去」和「娶」的兩個命令,經文沒有記述先知的掙扎或疑問。

何西阿先知被喻為第一個以婚姻盟約比喻人神關係的先知,[5] 他透過實際的經歷與行動來見證及宣講這真理。[6] 經歷與行動是先知宣講的基礎,也是神塑造何西阿先知生命的一個途徑。

靈命塑造:順服神的吩咐

在十二小先知中,最不順服的是約拿;約拿書的結構和內容,正是反映神要培育約拿先知的靈命,而非單是拯救尼尼微城的人。[7] 何西阿先知以行動、生命、生活來回應神的呼召,反映他的順服和勇氣,並且肯付代價的精神,而最終此真心順命的行動,讓何西阿先知體會上帝的心腸,以至他的宣講成為有血有肉,是真實的「見證神的道」,而不只是「講道」。

神與以色列民立約,但他們背約,破壞了他們與神的關係,正如何西阿的妻子歌篾對他不忠一樣;[8] 毀約與關係的破裂,是神要何西阿親身經歷和宣講的信息。不但如此,神要他為三個兒女起一些「難聽」的名字:耶斯列—神審判,羅路哈瑪—不蒙憐憫,羅阿米—非我民。神這樣親自「起名」,表明神與其子民的關係被破壞,預表他的審判。神不單要何西阿先知以婚姻,更要以其家庭、兒女作為宣講祂對其子民的信息。

靈命塑造:經驗上主對人的愛

何西阿先知以「買贖」的行動再「去、愛」一個拋夫棄子的不忠妻子,他切身體會上帝救贖的愛。「愛神和愛人」是靈命塑造最大的工程和過程。何西阿書三章 1 節記述了四種愛:一)繼續去、愛(命令式、何西阿先知受命去愛);二)被友人所愛(被動式、何西阿先知之妻被愛);三)不斷愛(不定式動詞、神愛以色列民);四)不斷愛(分詞、以色列民愛葡萄餅)。

在「愛的命令」中,何西阿先知體驗神不斷去愛以色列民,卻沒有得到回應,以色列民反而不斷愛向巴力獻祭;正如他的妻子沒有回應他的愛一樣。誠如楊牧谷博士所言,何西阿先知與耶和華都是受傷的戀者。[9] 何西阿先知因順服,因愛而受傷的經驗,在人看來是一個咒詛,卻吊詭地成為他靈命塑造的最大祝福。何西阿先知透過順服的行動,真正體驗神的屬性,與祂建立極密切關係,實踐「愛的命令」就是表達對召命之主的愛。何西阿書一章 2 節和三章 1 節中先知對上帝命令的回應,就是一種雙重「愛的行動」:對上帝的愛、對妻子的愛。

明白創造主、召命之主的感受和經驗其救贖的愛,是一種與神極深的契合和極深厚愛的關係。經文沒有直接說何西阿先知「認識」神,但何西阿書一至三章中所記,先知順服的行動,他所經歷的就是上帝所經歷的,兩者合唱愛的樂章。

靈命塑造:盟約的誠信慈愛

在約與愛的關係中,神彰顯祂「良善」(希伯來文Heºsed)的屬性,「良善」一字包涵「恩慈、信實、良善、仁愛、憐憫」的意思,正是神給以色列的聘禮之一。(何二 19)和合本聖經常將此字彙譯為「慈愛」,英文聖經的KJV和NASV都翻譯作loving kindness。何西阿書則被翻譯為「良善」(何四 1,六 6〔或作憐恤〕)、「慈愛」(何十 12)、「仁愛」(何十二 6)。一個較長但也較全面的翻譯可以是「盟約的誠信慈愛」。

在約的關係中,上帝不單彰顯祂「恩慈、信實、良善、仁愛、憐憫」,與及「盟約的誠信慈愛」之屬性,亦要求人以此屬性來對待衪和他人。「盟約的誠信慈愛」是神與人;人與人關係的基石。何西阿先知將「良善」(Heºsed)與誠實、認識神聯在一起(何四 1) ,將「良善」與祭祀相比(何六 6),將「慈愛」(Heºsed)與公義比作收成與種子(何十 12),將「仁愛」(Heºsed)與公平並列(何十二 6),可見「盟約的誠信慈愛」,跟神公義、公平的屬性是相連的,因此,公義、公平也是靈命塑造的必修課程。

結語

信仰需要身、心、靈和道德價值之融合,個人對自身靈命光境的反思和實際行動。除了回應神的召命,一些生活的經驗如讀書、工作、婚姻、生兒育女、病患、生離死別等,都可以成為靈命塑造的課程。Robert Cate說:「神的僕人就是向神全然降服的人。他們認識神的旨意、順服神、並向神的子民宣講神的意旨。」[10] 但願何西阿先知的靈命塑造,也激勵我們積極接受神對我們的靈命塑造,以信靠順服的心意和行動,去經歷塑造的過程,更享受並見證塑造的成果。

註釋

1. James D. Newsome, Jr., The Hebrew Prophets (Atlanta: John Knox Press, 1984), 10.

2. 又稱為先知象徵性的行動,這些行動都預示上帝的心意和計劃。魯斌著,伍美詩譯:《希伯來先知導論》(香港:基督 教文藝出版社,2014),333。

3. 利未記二十一章 7 節禁止祭司娶妓女、被污或被休的婦人為妻。雖然何西阿先知是否有祭司的職分仍未有定論,但先知作為神的僕人,娶淫婦為妻肯定避免不了爭議。

4. Heschel 與 Robinson 視何西阿先知的婚姻為真實歷史的事件。筆者認為他們立論的理由比視此婚姻為比喻、象徵故 事更令人信服。詳見 Abraham J. Heschel, The Prophets, vol. 1 (New York: Harper & Row Publishers, 1962), 53. H. Wheeler Robinson, Two Hebrew Prophets: Studies in Hosea and Ezekiel (London: University of Oxford, 1948), 12-13.

5. Walther Eichrodt,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, trans. John Baker, vol. II (London: SCM Press, 1967), 291. Renita J. Weems, Battered Love: Marriage, Sex, and Violence in the Hebrew Prophets (Minneapolis: Fortress Press, 1995), 27-28.

6. Heschel 說得好:「先知們的宣講並非基於個人的經驗或內在的醒覺。而是基於一個屬神的經驗、一件屬神的事件。默 示不單是發生在先知身上的一個行動,而是先知親臨一件屬 神事件的時刻。」Heschel, The Prophets, 434-35.

7. 約拿了解神的屬性,也是他不遵行神召命的原因(拿四 2)。 他向神呼求,神拯救(拿二),最終完成了最短和最有果效的宣講(拿三),他卻向神發怒求死(拿四 3-9),可見清 晰領受神的召命(拿一 1),並不一定以順服回應(拿一 2)。

8. 何西阿的妻子如何淫亂,是仍有討論空間:一)是在道德上的不忠(破壞婚姻的盟約):在婚前或婚後不忠;二)在宗 教上的不忠是巴力敬拜者、是獻童貞的風俗(vs 利廿一 4、 13、14)、是廟妓;三)是寓意的故事,非真有其人。

9. 楊牧谷:《受傷的戀者——何西阿書今釋》,三版(台北: 校園出版社,1996),86。

10. Robert Cate, Old Testament Roots for New Testament Faith (Nashville: Broadman Press, 1982), 263.
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200期,2022年3-4月,頁2-3。

​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
​作者簡介

蒙日昇-square.jpg

蒙日昇博士

​舊約講師

R_靈命培育.jpg
靈命培育相關文章

      陳凱欣

      王淑華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王淑華

  • 何西阿先知的靈命塑造蒙日昇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陳凱欣

      潘玉萍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陳群英

      呂慶雄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黃德光

      蔣賴玉芳

      馮兆成【注:提及三化

      四柱與牧靈、SD等關

      係】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蒙加里(Gary W.

      Moon)翻譯:余玉屏

 

  • 令人驚歎的神              莊臣(Jan Johnson)

© 中國宣道神學院 | 跟隨基督 胸懷神國 牧靈宣教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