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恩典的節奏
黃韻妍
恩典的節奏.jpeg
此文的題目,出自在數月前離世的靈修大師畢得生牧師,對以下經文的近代演譯:
你是否疲倦?累透了?為宗教的緣故燒燼了?到我這裏來吧……我可指示你如何享受真正的安息。與我同行,與我同工——看我如何做,學習那從容不迫、恩典的節奏,我不會加給你沉重或不適合的擔子。與我一起,你會學到如何活得更輕省,更自由。 (太十一 28-29)[1]
在約十年前,我開始統籌學院一個特別為牧者而設的部份時間課程,在過去任教的歷程中,發現對不少牧者而言,事奉實在是個相當沉重的擔子。曾經看過一些教會把牧者的職責羅列出來,包括講道、傳道、輔導、教導及領導,看後不禁從心裏發出感嘆:「有誰能擁有這些恩賜於一身?即使有這樣的人,是否能夠同時兼顧這五大範疇的工作?」難怪有次當我在台上講及此課題,聽見台下的人,忍不住半說笑的加上第六項:「殉道!」
停不了的事奉?
牧職上所遇到的困難,大致可分為客觀環境,及個人的主觀經驗兩大層面。前者牽涉到牧職的性質、堂會領導的組織架構等,這些較難改變,很多時都在個人的能力範圍以外,本文不作討論。但在個人的層面,例如我們對事奉的觀念、牧職的態度、如何自處與處人等,卻是自己可以掌控和調節的,這正是我們的出路。記得在踏入牧職事奉的最初兩年,面對教會多方面的需要,我在全力以赴之餘,卻發現自己更多的限制,重要的是,我忘了自己只是人,不是神!以下節錄了我在教牧學博士論文中,對此經歷的自白:
我承認當各人都景仰我為屬靈領袖的時候,我的屬靈生命卻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低谷,當我在外面忙於準備主日的講道,在主日學的教導,及輔導有需要的人,我的內心深處持續感到孤單與失落。最諷刺的是,作為別人的牧者,我卻與我的大牧者漸漸遠離,甚至覺得被祂離棄……。
原來在不知不覺中,我逐漸按己意、靠己力去事奉,主要的原因是我忽略了要來到青草地、溪水旁,被祂牧養的重要。然而這些事奉的危機,也成為我靈命成長的契機。曾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,我從心裏感到疲倦,對自己說:「我不要再聽,也不要再說什麼!」當時只想一個人好好地去休息一下,我下定決心,到一個退修中心,在那兒住了數天。在其中我似乎真的如我所願,不需要聽什麼,也不用說什麼,因為在那裏的人,都實行守靜的操練。在離開營地前,我卻發現,自己從未如此聽到這麽多——能夠傾聽自己的聲音,更重要是那內住的、聖靈的微聲。透過聖經和大自然,兩個上帝向人的重要啟示,我的心靈如久旱的土壤,重新得著澆灌。「能聽才能說」,這是人類學習言語的定律,我終於可以回歸那久違了的父面前,向祂傾心吐意,回應祂對我的呼喚。
不可少的空間
要活出以上所說,從容不迫的恩典節奏,實在需要空間;空間是不可或缺的!我們日常生活有不少這樣的例子,就像句子之間有標點,說話之間有停頓,才能令內容清晰地呈現;圖畫中的留白,可令主體的輪廓更鮮明。更基本的是,觀察我們的一呼一吸,不可以只有呼而沒有吸,或只有吸而沒有呼,在我們不知不覺間,這個充滿奇妙、恩典的節奏,就維持著我們的生命。我又想起一個近年的退修體驗,有次我在一個日營中,按主持人的吩咐,實習歸心祈禱,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呼吸,學習長而深的呼吸,在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呼氣的時候很順暢,但吸氣的時候總是有困難。聖靈透過此經歷提醒我,可能在「付出」與「吸取」上失衡,因為埋首過多的工作,而忽略了心靈的滋養。
騰出空間:屬靈操練的真義
個人的屬靈操練,特別是安靜,獨處的實踐,在這個資訊爆炸、嘈吵紛亂的世代,更形重要。屬靈操練是什麼?不是靠一己的努力去戰勝什麼,而是騰出空間讓聖靈的工作得到展露;也不是靠一己的努力去賺取什麼,而是騰出空間去聆聽及遵從主的呼喚。以下的定義最能說明空間的觀念,在屬靈操練實踐的重要位置:
在基督徒生活裏,操練所指的是人努力去揭開一直所掩蓋的,去顯明仍被隱藏的,去把置於斗底下的燈放在燈台上。這好像在我們的心靈花園裏把舖蓋著小徑的樹葉耙掉。操練促使聖靈向我們的啟示在我們裏面得以顯明。[2]
是什麼令我們的空間愈來愈小?是什麽妨礙了我們的屬靈胃口?傅士德的經典著作《屬靈操練禮讚》中,他說我們的對頭撒但著重三件事:宣囂,匆忙和擠擁 ,[3] 尋求大量與眾多,這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。忙碌就是撒旦的化身,我們沒有空間,不單是我們可見的每分每秒的外在空間,更是我們不可量度的心靈空間。
捍衛你的心靈空間:進入退修
除了喜愛退修,我也很享受帶領退修聚會,其中一個原因,是能夠見證上帝在不同人身上無數奇妙的作為,我提供的是一個不受打擾的空間,聖靈就自然在其中工作。
詩人形容諸天與穹蒼都在述說父神的榮耀與作為,無言無語,卻不斷向我們發出千言萬語(詩十九 1-2)。都市人每天只埋首幾吋寛的手機或大一點的電腦屏幕,對上帝美麗的創造,或無暇欣賞,或視若無睹。大多數供人退修的地方,都與大自然較接近。寛廣的天際,起伏的海浪,一草一木,都可帶來奇妙的洗滌與復修作用;讓自己有更長時間與大自然接觸,在其中傾聽內心的聲音,及聖靈的微聲,向祂祈求,與祂對話,是重新得力的途徑。
退修是個發現之旅,平日生活太匆忙了,這是一個好機會,讓我們檢視一些未被留意,或差不多被「删除」,掉在「回收筒」的片段。上帝的工作很豐富,祂是那不會停止工作的父,祂亦是樂意厚賜眾人的父,但像所有的禮物,一日未被接受,那仍然稱不上是禮物。聖靈會藉著不同的渠道,向人啟示:或是藉著聖經的說話,重整我們的價值觀,校正我們對人、對己、對神一些狹隘,甚至扭曲的觀念,開啟我們的屬靈視野,帶來釋放與更新;或在大自然中透過祂美麗的創造,展示祂的臉容;或是把充滿恩典的回憶,帶進善忘的心靈……各人回應上帝說話的方式也不一樣,我是較喜愛用文字,多年來已習慣記下上帝與我相遇的重要片段,及我的禱文;有人會用顏料,以不同意象、色彩、圖案展示上帝的工作;有些人心中響起某詩歌的旋律,附著激勵的歌詞,繼而反覆唱誦。
「活得更自由,更輕省」,不是一個口號,而是一個應許,一份上主定意要賜下的禮物;也沒有捷徑,需要身體力行的回應,實踐屬靈的操練,如此,才能在其中學習活得更從容,領略何為恩典的節奏。

​​

​注腳
1. Eugene Peterson, The Message. 筆者自譯。
2. Henri Nouwen, Donald P. McNeil, Douglas A. Morrison, Compassion: A Reflection on the Christian Life, p. 90, 筆者自譯。
3. 傅士德著,《屬靈操練禮讚》香港,學生福團契,1982,17。
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181期,2019年1-2月,頁4-5。

​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
​作者簡介

黃韻妍.JPG

黃韻妍博士

​資深靈修科講師

R_靈命培育.jpg
靈命培育相關文章

      陳凱欣

      王淑華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王淑華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陳凱欣

      潘玉萍

      黃韻妍

  • 恩典的節奏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陳群英

      呂慶雄

      黃韻妍

      黃德光

      蔣賴玉芳

      馮兆成【注:提及三化

      四柱與牧靈、SD等關

      係】

      蒙日昇

      蒙加里(Gary W.

      Moon)翻譯:余玉屏

 

  • 令人驚歎的神              莊臣(Jan Johnson)

© 中國宣道神學院 | 跟隨基督 胸懷神國 牧靈宣教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