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胸懷神國,實踐公義
蒙日昇
胸懷神國,實踐公義.pn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片:https://socialscholar.net/quotes-14/
中國宣道神學院的異象與使命是:「跟隨基督、胸懷 神國、牧靈宣教」。在舊約中論及「神國」或「天國」的字彙,比較新約來說是極其稀少。歷代志上廿八章5節記述「耶和華賜我許多兒子。在我兒子中, 揀選所羅門坐耶和華的國位,治理以色列人」是唯一一段論及「耶和華國位」的經文。這句話出自大衛的口,他將所羅門的國位形容為耶和華的國位,一方面表示耶和華在以色列的治權,就是透過所羅門去執 行;另一方面在宣告,所羅門就是耶和華在地上的大 使及或代理人。
 
這一節經文揭示「神的國」與「人的國」的緊密關 係,或更確切的,是指出耶和華的國與所羅門的國之間二而一的關係,這個深厚密切關係的基礎是在於耶和華與大衛所立之約(撒下七章)。「胸懷神國」的神學固然不宜建基在一節經文之上,而且神的國也不限於所羅門或大衛王朝的國度,也不等同以色列國; 但胸懷神國的人,應敏銳於「神國」與「人國」之間 的關係,常常要反省:目前「人間的國度」,跟「神 的國度」是否相配合?還是背道而馳?
 
耶和華是王與耶和華的國
要回答上述問題,便要瞭解神國的範圍、內涵和精義。探討舊約「神國」的其中一個進路是研究「耶和華為王」的經文。「神國」或「耶和華的國」就是以 神或耶和華為王的國度。從有關「耶和華為王」及 耶和華是一個怎樣的王等經文,可以一窺耶和華國度 的情況。「耶和華為王」的經文,最早見於五經,記載在出埃及記十五章18節紅海之歌,經文記著說:「耶和華必作王、直到永永遠遠」,這個宣稱耶和 華必作王的背景是耶和華施行拯救,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,逃避埃及法老的追兵以後,頌唱得救凱歌的其中一節。
此外,詩篇有很多首詩都形容「耶和華為王」:
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,外邦人從他的地已經滅絕了。」詩十16
眾城門哪,你們要抬起頭來。永久的門戶,你們要 被舉起。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。榮耀的王是誰呢?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華,在戰場上有能的耶和華。」詩廿四7-8
洪水泛濫之時,耶和華坐著為王。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。」詩廿九10
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。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」詩四十七2
因為 神是全地的王,你們要用悟性歌頌。」詩四十七7
「 神作王治理萬國。神坐在他的聖寶座上。」詩四十七8
錫安山,大君王的城,在北面居高華美,為全地所喜悅。」詩四十八2
耶和華作王。他以威嚴為衣穿上,耶和華以能力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堅定,不得動搖」詩 九十三1
人在列邦中要說:『耶和華作王,世界就堅定,不得動搖。他要按公正審判眾民。』」詩九十六10
耶和華作王,願地快樂,願眾海島歡喜。 」 詩九十七1 「耶和華作王,萬民當戰抖。他坐在二基路伯上,地當動搖。」詩九十九1 「王有能力喜愛公平,堅立公正,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」詩九十九4
耶和華要作王,直到永遠錫安哪,你的神要作王,直到萬代。你們要讚美耶和華。」詩一四六10
 
在上述的經文中,有很多對「耶和華作王」與出埃及記十五章18節的記述相類同的地方,就是耶和華作王 直到永永遠遠/永遠/萬代;亦有一些背景論到「耶和 華作王」的拯救行動。而眾多詩篇都有一些共通的主題,就是耶和華是治理全地/萬國/萬民/世界;祂的京 城坐落在錫安/錫安山;[1] 祂有能力/威嚴/榮耀/華美/ 可畏;祂施行公平和公義/按公正審判萬民。
由上述經文得悉,神/耶和華的國在時間上具備永恆的屬性;在治權上具備遍及普世的特質;同時植根於地上的錫安。神/耶和華之國的權能是威榮、華美、值得崇敬的,其國度是公平、公義,也是施行公義審判的地方。
撒母耳記上八章,當撒母耳先知告訴耶和華,以色列民要求立王,而先知不喜悅以色列民的要求,但耶和華回應撒母耳說:「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,你只管依從,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,乃是厭棄我,不要我作他們的王」。這經文反映神的王權也遍及人間的國度, 只是人拒絕接受和順從。故此,胸懷神國就是以神為王,順服其王權。
彌賽亞的國度
另一個探索神/耶和華的國之進路是研究「彌賽亞國度」的經文。詩篇不乏彌賽亞國度的詩(例如:詩 二、十八、二十至廿二、四十五、七十二、八十九和 一百一十等),這些詩篇都歌頌彌賽亞的救恩、報應 惡人,以及宣揚彌賽亞公義和公平的屬性。 除了詩篇,先知的信息也涵蓋彌賽亞國度的描述(例 如:賽十一、五十五、六十一、六十五;結卅四;番 三;何二、六;彌四等)。先知除了預告彌賽亞國救恩的歡樂,與和諧安康並滿足的昇平景象之外,跟詩篇同出一轍,都歌頌彌賽亞國度的公義與公平。 若神/耶和華的國和彌賽亞的國度都包括神公義與公平的屬性,一個胸懷神國的神之子民,便應關注上主所關注的公義與公平的要求,這些要求也是在神國生活的指標。今天在「人的國」裡有很多不公義的事情, 在政治上、經濟上,甚至宗教上都有很多令人不解和氣憤不平的事情,例如為何說沒有資源推行全民退休保障,但卻有很多資源投放在建造大白象工程?為何 公屋的人均面積正在增加,而私人「納米樓」的面積 卻在縮小?為何教會/基督教機構在處理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個案時,往往是袒護疑犯,而要求可能的受害人寬恕與包容?正如引言指出,一個胸懷神國的神之子民應敏銳於「神國」與「人國」之間的關係,常常要反省:目前「人間的國度」,跟「神的國」是否相匹配,還是背道而馳?胸懷神國同時也要胸懷神的公義和公平。
胸懷「神國」與胸懷 「社會公義」的詩人與先知
詩人與先知都敏銳神的王權和治權,特別是神國的公 義和公平的屬性。中國宣道神學院旨在栽培胸懷神國的工人,作為這篇短文的總結:「胸懷神國」並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以神為「個人生命的王」、「教會的 王」、「社會的王」與及「國家的王」,確定神國度的權能、永恆和普世的拯救,具體實踐神國的公義與公平於教會和社會中。這樣,神的國就不僅在「靈性/ 靈修」的領域,也是在每一個神學生、每一個教會群 體、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與生命當中。 胸懷「神國」的眾詩人與眾先知,同時也胸懷「社會 公義」與「彌賽亞國度中新天新地的祥和諧協」。他們激勵我們在神學教育中要同時心繫「神國」和「人 國」,特別是「神的公義和公平」;勇於作先知傳 真道,為真理發聲,宣告「要行公義、好恩慈忠信仁愛、存謙卑的心與上主同行」;也同時敢作詩人,頌 讚彌賽亞的更新國度,吶喊神國的公義與公平。
註釋:
[1] 以賽亞書廿四章23節將錫安山和耶路撒冷並列。
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182期,2019年3-4月,頁4-5。

​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
​作者簡介

蒙日昇-square.jpg

蒙日昇博士

​舊約講師

R2靈命培育.jpg
R2宣教培訓.jpg
R2_神學思考.jpg
R2_中國�研究.jpg

© 中國宣道神學院 | 跟隨基督 胸懷神國 牧靈宣教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