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宣教的承傳與更新—— 宣道會元基堂走過的路
黃永強

圖片:https://www.gointl.org/cn/img/magazine/52/main-3-1.jpg
「元基」是宣道會的一分子,又是宣道會北角堂的子堂。前堂主任胡志偉牧師在《差傳季刊》曾寫道:「追溯根源,我們均來自宣教運動熱潮下所產生的宗派,而我們傳承的正是生生不息的福音使命。」[1]
他所指的「宣教運動」豈不是先賢宣信博士所致力推 動的嗎?因著這福音使命,元基在宣教事工上不斷學習實踐,又考慮自身處境而作出更新,無論地域遠或 近,文化差距有多少,只要天國福音能夠傳開,使人 作主的門徒,「元基人」都嘗試「邊學邊做」,只 要大家同有一顆差傳心,宣教事工便會越來越成熟和 多元。
回顧元基三十多年的宣教歷史,見到宣教觀念能夠落實推行,可以歸納出一些宣教策略:
第一,文字事工─「元基人」藉文字傳遞宣教。 曾透過編輯每年的《差傳特刊》和每季的《差傳季刊》,成就了差傳的教育、異象傳遞、宣教體驗分享、事工介紹及動員回應等功能。它們接觸的受眾一 定比參加差傳聚會的人多,也是回顧元基宣教歷史的 珍貴資料。
第二,建立組織─元基過去在建立專責的宣教事工組織上,因著教會發展的優先次序,走過一段迂迴的路途,最終於1997年1月再次下定決心,設立單一的專責組織─差傳部,負責推動元基的宣教事工,直到如今。回顧差傳部二十二年,神興起一群有心差傳的肢體,他們不但委身差傳事奉,還參與不同類型的宣教─有全時間獻身的、有短期的、有短宣的體驗或支援性的。他們承傳了普世宣教的異象,經過多年的摸索,確立了差傳部的事奉方向和角色,[2] 並將異象化作具備策略性的行動,可見於近年上了軌道又繼 續更新的宣教事工─差傳年會、宣教體驗、差傳教 育、差傳奉獻、差傳祈禱會、差遣及支持宣教士。
第三,持續優化─近年鼓勵團契小組認領關心宣教士,喜見有小組甚至自發前往工場探望宣教士,表達親身臨在的支持和關心。訪宣的組織與策劃,過往主力是由傳道同工負責,近年有信徒領袖加入帶領訪宣隊,並且持續往同一工場提供支援,與宣教士建立美 好的合作伙伴關係。青年非洲宣教結合門徒訓練,從構思到實行,開拓了年輕人的眼界,栽植胸懷普世的福音使命,藉此培育年輕人的屬靈生命。執事會通過 堂會的「差傳章則」,有效地發揮差遣或支持宣教士的申請及審批流程。以上分享的一些例子,都是與時並進的優化和創新的宣教策略。
面對未來,教會要思考近代宣教觀念的轉變,為未來還要走的宣教路作更新準備。以下嘗試引用David J. Bosch所寫的《更新變化的宣教─宣教神學的典範 變遷》中,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觀念:
1. 「宣教就是教會的本質。宣教不是教會存在的 附屬,教會是因被差遣而存在,因宣教而建立自己。」[3]
2. 「宣教是神的宣教(Missio Dei),包含教會的宣教(missiones ecclesiae)、教會的宣教 計劃。不是教會『承擔』宣教;而是神的宣教組成教會。教會的宣教要不斷地更新、不斷地再思。」[4]
從以上的觀念來前瞻未來,教會領袖務必要持守教會的核心─「宣教的教會」。但願基督的眾教會遵行 主的吩咐─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 界的末了。」(太廿八19-20)
註釋:
[1] 胡志偉:〈同有差傳心〉,宣道會元基堂差傳部編:《差傳季刊──創刊號》(香港:宣道會元基堂,1998),1。
[2] 方向:「為著神的使命─福音傳至地極;裝備教會、前方宣教、後方支援」;角色:「支援、培育、推動、聯繫」。詳盡內容參謝秀玲:〈攜手同心為差傳〉,宣 道會元基堂差傳部編:《差傳季刊──攜手同心為差傳》(香港:宣道會元基堂,2002),4-5。
[3] David J. Bosch著,白陳毓華譯,《更新變化的宣教》(台北: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,1999),498。
[4] Bosch,712。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182期,2019年3-4月,頁6。
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宣教培訓相關文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