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荒謬世界的真善美展現——使命的神(missio Dei)
陳小娟

執筆之際,看見是非顛倒毫不掩飾地赤裸表現出來。世 界越見荒謬,究竟教會要如何實踐上帝給我們的使命 呢?我們往往會急於問「我們要做甚麼?以營營役役去 回應我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。但「所行」(Doing)是 取決於「所是」(Being),所以我們先要問「我們是 誰?」然後才是「我們要做甚麼?」我們的身份和行動 是建基於使命的神(missio Dei),而三一神的內在本 質和關係是宣教使命的基礎。
Missio Dei 的定義
Mission 這字中文現多譯為「宣教」、「差傳」或「使 命」,源於拉丁文 mitto, missio,本身是「差遣」的意 思。而 missio Dei 原是指三一神內在的差遣,即聖父差 遣聖子和聖靈,聖子差遣聖靈,是表達三一神的教義。 三一神就是教會宣教使命的源頭和基礎。Missio Dei 這 詞,中文絕大多數翻譯為「神的宣教/差遣」(mission of God),強調「宣教」的任務。但如果我們從三一 神去理解「宣教」,missio Dei 就可譯作「使命的神」, 強調三一神自己就是使命/宣教的神(missionary / missional God)。「宣教」的定義,關鍵要素之一就 是三一神之間的互動。[1] 三一神是宣教使命的唯一來源,源自三一神內在的生命和行動。
三一神是「使命的神」(missio Dei)
三一神是使命的神,每一個位格是有其獨特的角色,很 多時我們會分別從三個位格去看祂們在宣教使命的角 色——聖父啟動宣教使命和差遣,聖子透過道成肉身具體實現使命,聖靈賦予教會權柄和能力實踐使命。但三一神也是一位神,我們也應從三一神整全的角度去認 識宣教使命:三個位格獨特但在緊密團契關係之內,在這關係內卻仍保持三位格的獨特性。三一神是關係的神,我們從「內在三一」教義,認識三一神內在的合一; 我們也需要透過神對我們的行動去認識祂,這是「經世三一」的教義。三一神是一位「與他者」和「為他者」的上帝,祂進入這個歷史和祂創造的世界;道成肉身, 成為人的樣式,將自己交在祂所創造的人手中,被拒絕、被釘在十字架上。三一神將自己開放給祂所創造的人,讓人有能力可以選擇去愛;同樣我們也可以開放自 己給其他人。所以教會的宣教使命是:與人同在,也是為他人而存在。這是來自三一神自己的使命本性。
「內在三一」和「經世三一」是兼容一致的,因為祂是 一位神。Karl Rahner 提出「經世三一就是內在三一, 相反亦然。」 如此我們可以更整全認識「使命的神」 (missio Dei)。神的內在使命(missio ad intra)是外 在使命(missio ad extra)的基礎。因此我們思想父差 遣子和聖靈時,自然又會回到三一神身上。[2]
從認識「使命的神」(missio Dei)至 實踐「神的使命」(missio Dei)
教會談論「宣教」往往以為只是實踐馬太福音廿八章 的「大使命」,但宣教使命應建基於三一神教義的基 礎,而非單單三節經文。從三一神教義認識宣教使命, 使我們知道宣教是一整全使命:整個教會向整個世界見 證整全的福音(Whole Church, Whole World, Whole Gospel)。因為神是創造、關愛整個世界和全人的神, 祂的使命不只限於「靈魂得救」。所以我們見證的「福音」是要帶來全面的救贖,並且教會是因為使命而存在,屬神的子民都是宣教人。同時我們會從整本聖經理 解宣教,我們也應更重視聖靈的工作,祂使教會有能力 實踐宣教使命。教會是被神所差派,而不是差派者。宣 教使命也不是教會其中一項事工,而是教會存在的原 因。「神的使命」的實踐還有更多,此文未能一一詳細 討論。
關係宣教學(Relational Missiology)
神的使命的另一重要實踐是關係宣教學(relational missiology)。[3] 這是基於三一神是關係的神,祂主動 與祂所創造的世界和人建立關係。從三一神教義而來的關係神學(Trinitarian relationality)能幫助我們思考 如何在這充滿挑戰的世代繼續實踐宣教使命。在此我提 出幾個實踐應用內容:身份和真、善、美的展現。身份(Identity)是自我身份,和與他者的關係;而真、善、 美是涵蓋人生活三個重要範疇:認知(真)、倫理(善) 和美學(美)。
(一)宣教子民的身份
教會作為神宣教子民的身份,使命的神(missio Dei) 是我們身份和行動的基礎。三一神三位格獨特區分但 又合一,從這種區分又結合的關係看「身份」,沃弗 (Miroslav Volf)有很好的定義:「我們是誰不是因為 我們與別人分別出來,而是因為我們分離又連接,分別 又關聯;那定我們身份的界線既是藩籬又是橋樑。」[4] 基督作為第一位宣教士,是活出這種能區分的自我 (differentiated self)的典範。祂/他道成肉身,為人犧牲自己;同時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,沒有失去自我, 達成其使命。
「身份」是當今世代最核心的議題,沃弗的《擁抱神學》 於 2019 年再版的新序中也再提出這點。宣教士經常都 會思考「身份」的問題,例如宣教士以甚麼身份進入工場?如何向未信者表達這身份?建立與異於自己文化、 宗教、民族等人的關係。今天,香港教會無可避免也面 對「身份」的挑戰,例如教會群體不同顏色政見身份分 歧,在中港矛盾加深下牧養兩地人的挑戰等。與「身份」 有關的問題是遍及各層面的思考,這也是我們和教會存 在的核心問題。
(二)真、善、美的展現
在荒謬的時代,我們更殷切渴望真、善、美。面對眼 前境況,真、善、美顛倒扭曲,徒叫人失望。但真、 善、美源於三一神,祂自己就是那位真、善、美的神。 我們要認識真、善、美,就必須認識使命的神,要認識祂,就需要與祂建立關係。宣教士就是帶領人認識這 位又真又善又美的神。在中宣剛過去的「普及神學課 程」,我透過三種事工實踐去思考真、善、美:網絡媒 體(真)、少數族裔(善)和藝術(美)。這需要另文 詳述,在此簡單解釋:真理是關係和位格性,引領我們 進入與真理的對話;我們的「所是」(Being)要先於 行善(Doing),先有與神的關係再而與他人的關係;從三一關係,我們看見身心靈的結連合一,這是「美」 的表達。這些事工的實踐都是建基於關係宣教觀,使我 們更深理解和表達真、善、美。
結語
從「使命的神」(missio Dei),我們領受「神的使命」(missio Dei),這宣教使命是建基於三一神的教義。 而「使命的神」(missio Dei)帶來關係宣教觀,為我 們開出更深更廣的宣教使命。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192期,2020年11-12月,頁4-5。
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宣教培訓相關文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