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愛鄰舍的再思
蒙日昇
愛鄰舍的再思.jpeg
耶穌總結律法的精義在愛神和愛人,[1] 是基於申命記六章5 節及利未記十九章18、33-34 節的誡命。本文將從利未記十九章的律例為聖經研究的起點,探討愛鄰舍的意義,並如何在現今香港處境中實踐。
一)中國香港的「鄰舍」現況[2] 
香港由一個漁村發展成21 世紀的現代化城市,期間經歷多次中國移民的逃港潮,根據官方記錄,由1954-1980年共有56.5萬多人次逃入香港。[3] 由1980 年代初設立單程證來港制度,由每天75個名額至1995年增加至每天150個,直至2024 年10 月為止,從中國各地移入香港的人口超過120 萬。[4] 另外,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結果,約有62萬人報稱為非華裔人士,他們並非全都在香港永久居留,約佔當年人口的8.4%。[5] 加上30多萬外勞,[6] 25萬通過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移入人口,[7]2.5萬多宗難民申請,[8] 還有1.6萬多國內學生來港讀大學。[9] 加上土地資源、房屋供應政策的限制,大部份香港市民都是住在人口密集的高樓大廈,縱然是私人樓宇, 也無法選擇鄰舍,更遑論是公共屋邨了。[10 ]故此,總有機會碰到一些不是「在香港土生土長的『鄰舍』」。 
二)舊約的鄰舍界限
《證主聖經百科全書》將舊約的「鄰舍」限定為立約群體中的成員, 即以色列同胞,[11] 這個狹義的解釋值得商榷。在舊約中有頗多希伯來字彙,視乎上文下理的語境翻譯作鄰舍,[12] 包括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 利未記六章2 節, 希伯來文聖經利未記五章21 節),
(詩篇十五章3 節)[13] 等。最先使用「鄰舍」(            )一詞是在出埃及記三章22 節,此字源於        ,除解作鄰舍,亦可作居民的意思,參以賽亞書卅三章24 節。另外兩個「鄰舍」的詞彙​(         ,         )在出埃及記十一章2 節 ,此兩個字源於      ,除解作鄰舍,亦常作朋友的解釋。[14] 這兩節經文使用的「鄰舍」詞彙,[15] 明顯不是指以色列同胞、立約群體中的成員,而是指埃及人。出埃及記三章22 節還提到在埃及「鄰舍」家中的「寄居者」(     ,分詞, 作動名詞),稍後在利未記十九章再討論「寄居者」亦是「鄰舍」。
從上述經文可見,「鄰舍」的指涉並不限於同一民族背景的同胞,亦包括生活在同一區域的人。[16] 中國成語「左鄰右里」,正是表明鄰舍就是住在附近的人。箴言廿七章10 節亦肯定遠親不如近鄰的真理。還記得在美國念神學,太太小產後,我們舉目無親,感恩得同學、教會的弟兄姊妹老遠開車,送上食物到我家,關心慰問和代禱,上帝透過「鄰舍、朋友」的愛, 銘感於心。
三)愛鄰舍的聖潔生活
利未記十九章是聖潔法典的中心。[17] 亦是整個利末記中使用「鄰舍」一詞最多的一章,[18] 可見如何對待鄰舍,是過聖潔生活的核心信息之一。《和合本》利未記十九章18 節的翻譯是「不可報仇,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。卻要愛『人』如己。我是耶和華。」《新譯本》的翻譯是「不可報復,也不可向你的族人懷恨, 卻要愛『你的鄰舍』好像愛自己;我是耶和華。」《和合本》將「你的鄰舍」一詞翻譯為「人」,是《新約》翻譯「愛人如己」這個金律的楷模。[19]《新譯本》「你的『鄰舍』」的『鄰舍』,在希伯來文就是       。按上文下理,此字是指住在附近的鄰舍,或朋友,很可能是本國的子民,即是以色列的同胞。因為上文的賓語是「你本國的子民」,所以接著「你的鄰舍」作本國子民的平衡解釋亦是合理。
利未記十九章34 節記述另一個「愛『X』如己」的律例,《新譯本》:「與你們一起寄居的外人,要看他像你們中間的本地人一樣;你要愛『他』好像愛自己,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曾作過寄居的人;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。」, 這節經文所指要愛的『他( 鄰舍)』,肯定不限於本國子民:而是上一節所指鄰近「寄居」的「外人」,[20]《新譯本》:「如果有「外人」在你們的地方,與你們一起「寄居」,你們不可欺負『他』」。34 節的『外人』是帶有冠詞,而分詞的『寄居』同樣帶有冠詞,正是指向上一節的「寄居的外人」。33 節是禁止的律例:「『不可欺負』他( 鄰舍) 」;34 節是要積極遵守的律例:「要『愛』他(鄰舍)」,因為以色列人在埃及也曾作過寄居的「外人」,受埃及人欺壓,蒙上帝憐愛拯救。這個身同感受、推己及人的民族共同經驗和集體回憶,是上帝要求他們去愛鄰舍『如己』的基礎。我們每一個人在世上都是客旅、寄居者,我們應該以愛彼此相待。
「愛『鄰』如己」和「愛『他』( 寄居外人= 鄰) 如己」的律例之下文同是「我是耶和華」。「我是耶和華」這個片語在利未記十九章共出現16 次,[21] 是整個利末記中使用最多的,強調耶和華是跟以色列人立約的神。利未記十九章2 節耶和華親自宣告:「你們要聖潔,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。」正是神的子民要遵守「愛鄰如己」這個聖潔生活律例的原因。
利未記十九章10 節是最先頒佈如何對待「寄居外人」( 鄰舍) 的律例:「不可把你葡萄園的果子都摘盡, 也不可拾取你葡萄園中掉下的;要把它們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外人;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。」這個對待窮人和寄居外人的律例,是承接上一節不可割盡田角的禁命。13 及16 節是禁止欺壓、流鄰舍( 希伯來文是      [朋友]) 的血。另外15 及17 節使用另外一個鄰舍的名詞(希伯來文是         [同志、同胞],見利未記五章21 節)。從利未記十九章使用「鄰舍」、「寄居外人」的修辭,反映住在附近的「鄰舍」、「寄居外人」包括:窮人(10 節) ,雇工(13 節) ,聾人、瞎子(14 節),訴訟者(15 節),兄弟(17 節), 本國的子民(18 節)、婢女(20 節),祭司(22 節), 行法術、觀兆的(26 節),娼妓(29 節),交鬼、行巫術的(31 節),老人(32 節)。利未記十九章打破以血緣、種族、性別、年齡、社會經濟地位等來劃分鄰舍的界限。一切各色人等的「鄰舍」,都是神的子民要愛的對象。
四)愛的省思
上述討論奠定愛鄰舍的聖經基礎,和深化對鄰舍的理解。但如何實踐「『愛』鄰『如己』」的誡命?在此沒有空間討論「愛自己」,「愛自己」跟「愛鄰舍」的關係,「『如己』的愛」等課題,只能簡單省思愛鄰舍的『愛』。
愛不只是浪漫的氣氛和溫馨的感受,不是佔有或操控愛的對象,也不是代價的獲得或是等價的交易;而是責任、給予和犧牲的「行動」。何西阿先知具體展現愛的行動:耶和華吩咐他再愛一個淫婦,他就用大麥一賀梅耳半,15 舍客勒銀子買贖淫婦( 何三1-2)。[22 ]何西阿先知將愛的命令化為救贖的行動:出錢、出物、出力、出心……正如耶穌基督捨身流血救贖世人一樣。「愛」朋友不一定要像耶穌講的要捨命( 約十五13),那是愛的終極考驗和挑戰,也是愛的終結。[23] 但為「鄰舍」,提供必要的幫助、救援、和施予是要付出代價,這是愛鄰舍的實際挑戰。簡而言之,一方面是誰被我們所愛,誰就是我們的鄰舍。另一方面愛鄰舍需要付出代價。
五) 在現今香港處境中愛鄰舍的實踐
上述討論奠定愛鄰舍的聖經基礎,和深化對鄰舍的理解。但如何實踐「『愛』鄰『如己』」的誡命?在此沒空間討論「愛自己」,「愛自己」跟「愛鄰舍」的關係,「如己的愛」等課題。只能簡單討實踐愛鄰舍的挑戰及策略。
1. 愛鄰舍的挑戰及策略:上心與察看
上文提及中國香港的「鄰舍」現況,一些寄居的外籍家庭傭工,輸入外勞,來港讀書的中國學生,或是一些弱勢社群,如窮人,獨居長者,身心靈及學習障礙者等;從消極禁止的角度是不可欺壓這些人;從積極的角度更要開展關愛的行動。在行動之先,要了解這些「跟我們有差異的鄰舍」的需要。最基本的策略是將他們「放在心上」,留心住在附近或經常碰到的鄰舍,省察他們的需要。心中或目中無鄰,何以愛鄰? 心繫鄰舍的真正需要,關心他們的福祉,才會計劃切實的愛之行動。我們的鄰舍,也就是我們心中所愛的人。
​​​
2. 愛鄰舍的挑戰及策略:時間與服侍
你可知道隔壁鄰居的姓名及家庭狀況嗎?你上一次跟住在同一座大厦或隔壁的鄰舍打招呼是在何時?要不是沒有機會碰見而無法打招呼,便是縱然有機會碰見,也不一定會打招呼。香港忙碌的生活節奏,哪裡有額外的精神、體力、心情來跟鄰舍打交道。然而, 愛是要付出優質時間,愛的服侍,加上愛的禮物。[24]
經歷多年的社會事件、疫情及近年頒佈的新法例等, 香港昔日六、七十年代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和生活方式,好像被中國傳統的各家自掃門前雪,獨善其身, 保護私隱的氛圍掩蓋和取代。加上屋邨舉報富戶政策,個人在工作、學業及生活上等壓力,都窒礙鄰舍之間的互信和交流。若鄰舍之間本已有嫌隙,更是老死不相往來。然而愛鄰舍的命令,也包括愛「惡的鄰舍」,當惡的鄰舍有需要時,仍然要施予援手。[25] 
留心與關心鄰舍的需要固然要付出時間,跟鄰舍打招呼也要付出時間,有時還要打破「愛鄰在心口難開」的尷尬,更要面對不自然的氣氛和害羞之情!打招呼前可能要抽時間作出心理準備,甚至要作綵排。為鄰舍作「愛的服侍」可以從一句「早晨」,一個微笑、一個帶微笑的點頭,或是一個柔和的眼神及寬容的面相等,亦有助改善市容。
進一步把握機會,抽出時間,作「關切示愛的具體行動」:為「有需要」的鄰居開大廈的閘門、按升降機的按鈕、按升降機開門的按鈕等鄰居進入,或為「有需要」的長者提取重物等。微小但恆常愛的服侍行動,不一定能感染所有人,但總有一些人會回應你的微笑,為你開閘門,或多或少都有助打破隔閡,彼此接納和相助,促進睦鄰關係。
3. 愛鄰舍的挑戰及策略:裝備、行動
希伯來文鄰舍一字亦可作「朋友」的意思,給我們一點啟迪如何愛鄰舍。在今天中國香港的處境,要打破鄰舍間的冷漠和隔閡,已經不是容易的事情。要將鄰舍從地域就近的關係發展成為親密朋友的關係,更是一個挑戰。然而,將鄰舍變為朋友,一方面是愛鄰舍的一個策略;另一方面也是傳福音佈道的其中一個策略。我們所愛的鄰舍,才有「機會」成為我們的朋友, 因為朋友之愛是有個「相互」的關係。使愛之鄰化為朋友,向他們傳福音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。化惡鄰為友,也是愛鄰舍的其中一個必修科目。
第二點的策略和行動是以個人為主而且規模較小。若要更有效、更深入的愛鄰舍,便不可以單打獨鬥,需要有一個同心服事/ 侍鄰舍的群體、配上充足的裝備及長期的策略。例如參加教會舉辦「定期」探訪獨居長者或老人院舍的院友社區關懷計劃、接待來港的中國學生、教授粵語班、興趣班,為社區有需要家庭的孩子提供功課輔導及託管服務等。這些都是一些可以建立關係,使鄰舍成為朋友的有效行動。
中國宣道神學院的信徒神學培育部將會舉辦一連串「舍下有你—在差異中作鄰舍」的聚會和培訓課程: 從聖經角度看在差異中作鄰舍的神學及信仰意義講座、SEN 群體服事、印尼關愛事工等。期望能與教會合作,更有效去愛一些跟我們有差異的鄰舍群體。歡迎你來了解及參加。
總結
愛鄰舍並不是一個選擇,而是過聖潔生活、見證和傳揚福音的召命,並要付諸行動。學效耶穌基督視我們為他的朋友、[26] 鄰舍,為愛你和我捨命。愛鄰舍的命令和傳福音的命令是相輔相成的。我們要怎樣愛耶穌所愛——我們的鄰舍?如何使我們的鄰舍成為基督耶穌的門徒? 
註釋:
[1]見馬太福音廿二章34-40 節。另外兩段涉及愛神和愛人的經文見馬可福音十二章28-34 節和路加福音十章25-28 節。後者好撒瑪利人的比喻,將愛鄰舍的教導發揮極致。保羅在羅馬書十三章9 節將「愛鄰如己」總結為一切對待人的誡命之總綱,他甚至在加拉太書五章14 節以這句話成全所有律法。雅各在雅各書二章8 節也有類似的論述。 
[2] 香港人的鄰舍觀或多或少受儒家思想影響。例如《論語·理仁篇》第一章的「子曰:『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』」跟第廿六章的「德不孤、必有鄰」都是追求與仁德者為鄰。《周易.繫辭上》:「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」,引申出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的俗語。加上孟母三遷的典故等,反映古代中國社會對居住環境的重視和選擇鄰舍的取向。 
[3] 根據《百度百科》的〈逃港〉一條的資料,雖然大部份逃港的中國人是來自廣東省,但也包括不同籍貫和背景,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9%80%83%E6%B8%AF/9865778 (瀏覽於2024 年11 月9 日)。 
[4]根據《維基百科》的〈前往港澳通行證〉一條的資料計算結果,https://zh.m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9%8D%E5%BE%80%E6%B8%AF%E6%BE%B3%E9%80%9A%E8%A1 %8C%E8%AD%89(瀏覽於2024 年11 月9 日)。 
[5] 根據《2021 年香港人口普查》的〈按種族及年齡劃分的人口〉,編號A104 的圖表資料,https://www.census2021.gov.hk/tc/main_tables.html(瀏覽於2024 年11 月9 日)。 
[6] 外勞除了香港政府批准從中國來的勞工,2023 年底已獲批發1.8 萬外勞的配額,主要是建造業工人,見香港01 港聞2024-05-01 由江麗盈撰文的〈勞動節|各計劃至少批近1.8 萬外勞,勞工界:前線工友感就業困難〉,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1014396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(瀏覽於2024 年11 月9 日)。外勞亦包括不同國藉的家庭傭工,如菲傭、印傭等,每年有30 萬以上。見香港01 港聞2023-05-01 由王寧慧的〈工人姐姐的價值.一|你能想像沒有外傭的香港嗎?〉, 
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895613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(瀏覽於2024 年11 月10 日)。 
[7] 透過各項計劃,在2024 年6 月已有13 萬人抵港,加上12 萬受養人,共2 5 萬人口抵達港。見《星島網》2024-07-11 即時港聞由常彧璠的〈搶人才︱各項計劃合共收到32 萬份申請,已有13 萬人抵港,「高才通」54% 成功就業〉,https://std.stheadline.com/realtime/article/2010328/%E5%8D%B3%E6%99%82-%E6%B8%AF%E8%81%9E-%E6%90 %B6%E4%BA%BA%E6%89%8D%EF%B8%B1%E5%90%84%E9%A0%85%E8%A8%88%E5%8A%83%E5%90%88%E5%85%B1%E6%94%B6%E5%88%B032%E8%90%AC %E4%BB%BD%E7%94%B3%E8%AB%8B-%E5%B7%B2%E6%9C%8913%E8%90%AC%E4%BA%BA%E6%8A%B5%E6%B8%AF-%E9%AB%98%E6%89%8D%E9%80%9A- 54-%E6%88%90%E5%8A%9F%E5%B0%B1%E6%A5%AD( 瀏覽於2024 年11 月10 日)。 
[8] 見《東網》2024 年4 月17 日的報導,https://hk.on.cc/hk/bkn/cnt/news/20240417/bkn-20240417160024103-0417_00822_001.html( 瀏覽於2024 年11 月10 日)。 
[9]是22-23 年度的數字。見《香港01》2023-12-08 的報導,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966784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( 瀏覽於2024 年11 月10 日), 這個數字還未包括在香港中、小學,幼稚園的國內學生人數。 
[10] 政府公營租住房屋人口為2,175,360;資助自置居所房屋人口為1,161,105;私人永久性房屋人口為3,921,781;非住宅用房屋人口為92,416;臨時房屋人口為62,408。見《2021 年人口普查》圖表編號E101,https://www.census2021.gov.hk/tc/main_tables.html( 瀏覽於2024 年11 月10 日)。不單止鄰舍的品格沒法選擇,就是年齡、性別、籍貫、種族、職業、信仰、身心靈的健康程度等,也是無法選擇的。 
[11] David C. Carlson:〈Neighbor 鄰舍〉,陳惠榮:《證主聖經百科全書》,第三冊( 香港:福音證主協會,1995),2010-2011。 
[12] 在舊約中「鄰舍」常常指向同胞、以色列人,但絕不是限於這個涵意。參Richard S. Hess,“         ”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& Exegesis, vol.3 (ed. Willem A. VanGemeren; Grand Rapids, MI: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, 1997), 1144-1149. 
[13] 大部分中譯本將         翻譯為鄰居、鄰舍等。但NASV 及ESV 等則翻譯為朋友。這個翻譯的差異,有助我們繼續探討鄰舍的意義。 
[14] 見出卅三11,耶和華對摩西如「朋友」說話。 
[15] 耶利米先知將這兩個詞彙連在一起使用,作同義的解釋,見耶六21。 
[16] “Neighbor,”in the Mounce’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Old & New Testament Words (ed. William D. Mounce; Grand Rapids, MI: Zondervan, 2006), 468. 
[17] 學者將利未記十九章視為聖潔法典的中心。Joe M. Sprinkle, Leviticus and Numbers, Grand Rapids, MI: Baker Books, 2015),128。高銘謙以利未記十九章2 節為「神聖法典的鑰節,也是全利未記的鑰節」。高銘謙:《利未記:神同在的會幕》( 香港:明道社,2020),431。但洪同勉不同意有「聖潔典章」。洪同勉:《利未記( 卷上)》( 香港:天道書樓,2005),28-32。他認為由利未記十八章起是聖潔生活的應用,十八至二十章成為一個單元,十九章在其中,而且與十誡呼應。洪同勉:《利未記( 卷下)》( 香港:天道書樓, 2006),598-626。 
[18]《和合本》「鄰舍」的翻譯只有4 節:13、15、16、17。但在希伯來文聖經加上18 節,共有5 節。若我們將「寄居」(10 節)、「外人」(33 節)、「同居的外人」(34 節) 等歸為「鄰舍」的同義詞,則共有8 節。可見鄰舍是利十九章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。 
[19] 註1 中所有《和合本》翻譯為「愛人如己」的經文,除了路加福音沒有此句外,在希臘文都是「愛『鄰』如己」。 
[20] 七十士譯本將「外人」翻譯為「(猶太教)歸化者」,這個翻譯是值得商榷的。因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作過寄居者,外人( 利十九34)。耶和華預告亞伯拉罕的後裔將在埃及作「外人」(創十五13)。亞伯拉罕在赫人面前也是稱為「外人」。外人不限於歸化者,是否歸化者要視乎上文下理而定。 
[21]我是耶和華(利十九12,14,16,18,28,30,32,37);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(利十九2,3,4,10,25,31,34,36)。 
[22]《新譯本》何西阿書三章1 節上「耶和華對我說:『你再去愛一個婦人,這婦人是為情人所愛,又是個淫婦』」。「你」是指何西阿先知,耶和華命令何西阿先知「去、愛」一個婦人。這個婦人是被「情人」在希伯來文是朋友/ 鄰舍(.     ) 所愛,「所『愛』」的『愛』是陰性單數被動分詞,翻譯為:她被朋友/ 鄰舍(       ) 所愛,是指歌蔑被何西阿先知所愛。愛朋友/ 鄰舍者是主動的愛,朋友/ 鄰舍是被動的愛之對象。正切合愛鄰舍具主動與被動的愛之關係。 
[23]傳道者指出,當一個人死亡離世時:「他們的愛,他們的恨,他們的嫉妒,早都消滅了。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。他們永不再有分了」(傳九6)。 
[24]Gary Chapman, God Speaks Your Love Languages: How To Feel And Reflect God’s Love (Chicago, IL: Northfield Publishing, 2009) 。巧門介紹五種愛的言語,就是:肯定的言語(Words of Affirmation),優質的時間(Quality Time),貼心的禮物(Gifts),服務的行動(Acts of Service),身體的接觸(Physical Touch)。愛是要付出時間,是要有行動。巧門在書中亦討論上主對我們上述五種愛,並我們如何愛他人。談到愛鄰舍跟優質的時間,貼心的禮物,服務的行動這幾方面,有很多經歷可以分享。在此只簡單分享送禮這個課題: 回想在美國生活近20年,多次搬家。當搬到新居時,會自製一些曲奇餅,拜訪鄰家,通常彼此同齡的兒女都是就讀同一學校,建立關係。在香港,亦會送贈生果予大廈的保安員。 
[25]申命記廿二章1-4 節中「不可佯為不見」的命令,是包括所有鄰舍失落的財物。若鄰舍的財物也要協助、關心,更何況是鄰舍本人呢?「不可佯為不見」的,也包括惡鄰舍需要的幫助。 
[26]約翰福音十五章15 節。

原載於《中宣通訊》第217期,2025年1-2月,頁5-8。

​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!

1.png
2.png
3.png
4_edited.jpg
5_edited.jpg
6_edited.jpg
7_edited_edited.jpg
8.png
9.png
10.png
11.png
13.png
12.png
14.png
15.png

​作者簡介

蒙日昇-square.jpg

蒙日昇博士

​舊約講師

R_靈命塑造.jpg
宣教培訓.jpg
神學思考.jpg
中國研究.jpg

© 中國宣道神學院 | 跟隨基督 胸懷神國 牧靈宣教

bottom of page